防災減災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三峽大學)在原三峽大學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于2001年12月經湖北省科技廳立項批準組建。2006年4月實驗室考核評估優秀。 實驗室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巖土力學基本理論、水庫滑坡計算理論及應用、水庫滑坡致災機理、地質災害防治理論及應用、工程結構動力災害與結構抗災和道路防災減災等六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60人,其中研究人員47人,技術人員7人,管理人員6人。實驗室現有教授16人,研究員2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5人,副教授27人,高級工程師2人,擁有高級職稱人數占實驗室在編總人數的86.67%。 實驗室現有場地建筑面積約3200m2,擁有考大型滑坡模型試驗系統、GDS非飽和三軸試驗儀、全站儀、紅外電子測距儀、PANDA動力觸探儀、巖石力學試驗系統、三聯固結儀、三軸剪力儀、十字板剪力儀、粗粒土試驗系統、RIS地質透射儀、GPS測量系統、GPS接收機、地質災害應急監測指揮車、地震儀、動測儀、高密度電阻率測量系統、巖石試驗滲透儀、非飽和土流變儀、微機巖石三軸蠕變試驗機、巖石混凝土大三軸試驗系統等大型儀器設備。 近五年,實驗室獲批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973計劃前期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系列項目等國家級課題36項,資助經費為2721.9萬元;獲批水利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湖北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劃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課題21項,資助經費為941萬元。受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長江水利委員會等政府管理部門以及湖北、重慶的地方相關企事業單位等的委托,先后承擔了大型橫向項目20項,經費為3471.585萬元。五年來實驗室共申請專利122項;授權發明專利60項。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20篇,其中SCI/EI檢索114篇;出版專著16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14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7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 近五年,實驗室作為牽頭單位主持制定了“水電工程高陡邊坡植被混凝土生態修復技術規范”(NB/T 35082-2016)、“地質災害全站儀監測技術規程”和“地質災害安全監測工程施工技術規程行業標準”等行業標準3部。實驗室完成的科研成果“高陡邊坡受損生態系統恢復促進關鍵技術”依托與各相關企業的產學研合作開展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應用范圍涉及全國20余省市自治區,應用總面積達到400萬m2,總產值達2.4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環境、社會與經濟效益。 實驗室十分重視國際國內合作與交流。目前與阿爾伯塔大學、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日本京都大學、德國柏林應用科技大學、法國克萊蒙大學、香港大學、法國里爾科技大學、法國杜威礦業學院、荷蘭春提大學、美國匹茨堡大學、俄羅斯莫斯科水工研究所、美國孟菲斯大學等有著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包括聯合科研攻關、互派訪問學者及進修生,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等。 實驗室的發展得益于三峽大學得天獨厚區位優勢,位于長江三峽門戶、中國水電城-湖北省宜昌市,周邊匯聚了世界知名的水電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葛洲壩水電樞紐工程、清江隔河巖水利水電工程、水布埡工程、高壩洲工程。本實驗室與三峽開發公司、清江開發公司、葛洲壩集團以及國內各大水電設計、施工單位以及流域開發單位聯系緊密,從宜昌輻射到全國乃至影響到全世界。 |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學路8號 電話:0717-6392022 E-Mail:geohctgu@126.com 郵政編碼:443002